雄安新区建设“千年大计”是一场旷世的环保持久战。不难想见,传统的污染型企业搬迁后,以信息、金融、高端服务业、绿色生态产业为主要产业结构的雄安新区不会有太大的传统工业三废治理需求。其环保工作重心主要在于通过一系列环保工作突显出新区良好生态环境所带来的价值上。在此背景下,具体的环保机遇有以下几点。 工业企业搬迁后的土壤和环境修复。新区有超过万家的企业需要搬迁,将遗留下面积不小需要清理整治和修复的土地; 人口大幅增长后的环境基础建设。雄安新区常住人口约100万人,根据官方的规划,保守估计常住人口将增长至200~250万,社科院估计在2000平方千米的新区规划建设完成后,雄安将有约500万人口。原有的供水、污水、垃圾处理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如此翻倍的人口增长,提质提量的环保设施建设将是未来雄安新区环保工作的重点之一; 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主要包括前文已提到的消黑臭和白洋淀水环境修复;节水、再生水和海绵城市。企业和人口不断涌入,即使有白洋淀(专家估算白洋淀在完成修复后至多也只可向新区供水 82 万吨/日,与新区 480 万吨/日的供水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缺水依然是雄安新区面临的长期问题。再生水利用和海绵城市蓄纳将成为一定程度上解决新区水资源供需差难题的有效措施; 垃圾分类及智慧环卫。2017年3月住建部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包括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住建部制定的10个城市。此外也鼓励各省(区)结合实际,选择本地区具备条件的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各地新城新区应率先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雄安新区作为目前重点建设的超高政治规格新区,会大概率成为垃圾分类的试点区域。而智慧城市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主要内涵之一,凭借新建城区的后发优势,一些智慧环卫技术和产品也将可能在新区试用。 农村面源治理。新区周边有大片的农村地区。新区的环境改善也依赖周边区域的协同治理,周边农村的污染面源治理和环境整治也会成为泛雄安环保机遇。 『同期活动现场支持 一站式对接政策资金』 2020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城镇黑臭水体治理高峰论坛 (编辑发布: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