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范丽敏
2012年,上海共举办806个展览,总展出面积达到1109万平方米,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而在这806个展览项目中,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就像是“航空母舰”,格外耀眼。
这些耀眼的“航空母舰”是如何炼成的?解析展会的发展历程,便可窥见个中原由。
依托行业发展
印象中的缝制设备,依旧是缝纫机及其辅助件,是一个小众行业。
“就是针对这么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行业,我们却做出了世界最大的缝制机械展会——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以下简称缝制设备展)。”中国缝制机械协会秘书长杨晓京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说,“其实,不仅是展团申报积极,各大参展商预订的展位规模远远超过了我们预计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9个展馆的面积。”
杨晓京介绍说,考虑到更好地为每个参展商服务,我们压缩了他们的申报面积,将本次展会展览规模依然维持在10万平方米。
“为了增加本次展会的宣传效果,我们还以定人定岗的形式,通过微博、微信等最新的技术,开展了2013中国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的上传、转发等工作。”杨晓京说。
从1987年创办之初的2000平方米,到如今的10万平方米,从最初的订货会,到如今展品结构和档次不断优化、国际展商和观众的比重越来越大、品牌效应不断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的专业展会,缝制设备展是如何办展的?
在杨晓京看来,主要是受益于中国缝纫设备行业的高速发展。由于中国服装(10.18,-0.25, -2.40%)纺织行业对缝纫机需求的快速增长、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世界缝纫机行业经历完了由欧洲、美国向日本、中国台湾、新加坡的转移过程后,自上世纪90年代初又开始向中国大陆全面转移。因此,20多年来,中国缝制设备行业得以高速发展,其产量目前已占全球的70%以上。
印证行业成长
“与此同时,缝制设备展也见证了缝制设备行业的发展和中国市场的变迁。”杨晓京说。
据记者了解,伴随着行业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并见证行业发展的“航空母舰”级展会不仅有缝制设备展,还有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中国(上海)国际建材及室内装饰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建材展)、中国美容博览会(以下简称美博会)等。
其中,上海车展尤其具有代表性。
据上海车展相关负责人介绍,回顾上海车展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4个阶段:一是从第一届的1985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还没有形成自主生产的能力,上海车展基本上都是被外国汽车巨头所占领,扮演着一个让国人开眼界、考察和观摩平台的角色;二是从1989年到1995年,国家逐渐明确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第一次把鼓励私人购买汽车写进了政府政策文本,从此中国轿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崭新发展阶段。上海车展的展台上也渐渐出现了国内汽车商的身影,发展速度很快;三是从1995年到2003年,这是中国汽车发展的一个高潮,汽车政策等各方面更加明朗化了,上海车展因此渐渐迈向成熟,不仅越来越火,而且完成了由国内车展向国际车展的转型,受到国内外汽车厂商的追捧;四是从2005年到现在,伴随着中国车市连续井喷、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上海车展破茧而出,迅速完成了“凤凰涅槃”的蜕变,成为中国最权威、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汽车大展之一。
可以说,上海车展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汽车产业近30年来成长的真实写照。(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