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23日,市政府办公厅公布了《22件民生实事工作实施方案》,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和任务量。其中,16件民生实事的办理时间持续到2017年,一共5年时间。5件民生实事的办理时间为3年或4年,只有一件民生实事要求只用2年时间完成——老旧住宅三无电梯改造更新,2013年完成400台,2014年完成497台。要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和完善电梯安全运行维护和监管的长效机制,确保居民乘用电梯安全。
虽然这22件重点民生实事办理时间跨度较长,但每年的年度目标非常清晰。比如,高山生态扶贫搬迁,2013年启动20万人,2014年启动15万人,2015年启动15万人,到2017年年底前全面完成搬迁任务。农村撤并村公路通达工程,去年目标1000公里,2014年和2015年的目标是2000公里,实现600个撤并村公路通达,2016年和2017年的目标分别是2500公里。
为了确保“办好”民生实事,实现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除了制定具体的任务分解,件件都有细致部署,有数据目标,有责任分工,有经费落实,还要有监督指导。
比如针对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这一项,去年6月,市领导小组就出台了《重庆市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年度绩效考核暂行办法》,拟于次年6月左右,对上年度任务完成及项目建成投用后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比表彰及安排区县下一年度目标任务和项目资金的依据。此外,市领导小组还明确由市级有关部门21位负责人分片联系18个搬迁任务较重的区县,并要求到所联系区县督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每年不少于4次,每季度10日前报送督查情况。去年9月上旬、11月底12月初,市里组织开展了2次工作督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研究解决,促进了基层工作的开展。
市交委也正在加紧制定《撤并村通达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以确保建路质量和程序规范,真正做到按规矩办事,有章可循。同时还将建立项目数据库,在土地调整、资金筹集、路线走向等方面落实好“一事一议”,让群众满意。
3、创新机制
激活一批惠民政策
22件民生实事所产生的效应,带来的绝不只是生活表象的改变。它还会激发产生一大批惠民政策,源源不断地改善我们的生活。
市农委在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中,会同市国土房管局、市扶贫办等相关市级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国土方面,腾退的宅基地及附属设施用地优先纳入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扣除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后节约出的指标,可作为地票交易及其他优惠;搬迁之后,原有承包地、林地使用权不变,农户在市内自己购买建筑面积低于90平方米、交易价格低于当地市场均价的首套住房进行安置的,免交房屋交易契税。财政方面,市里按每人8000元落实到区县。区县可分类制定差异化补助标准,对建卡贫困户、低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予以倾斜支持。农业方面,搬迁到山下之后,对规模在100人以上的搬迁集中安置点,政府还实行“三配套”,即配套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机制创新,让农户搬迁后住得放心。同时,扶贫集团成员单位还将点对点对接帮扶,实施“雨露计划”、“职教扶贫”等政策。
市水利局在实施山坪塘整治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过程中,探索了简政放权适度放权,减少行政审批环节,充分调动了区县积极性。比如,山坪塘整治根据建设内容、投资额度、建设规模、物价因素实行“先建后补、定额补助”,采取固定价比选等方式由村社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个体实施整治,节约了招投标环节的时间和成本,落实了村社参与管理和筹资筹劳责任。
市教委主任周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在推进民生实事办理的过程中,市教委还要通过推进综合改革,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来激发教育活力,要继续推进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健全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机制,保障教育公平。(记者 蔡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