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会展业在全国举足轻重。记者轩慧 摄
广东会展业在全国举足轻重。记者轩慧 摄
还要不要“傍”广交会? “一镇一展”还能撑多久? 展馆建设滞后怎么办? 追求“国际牌”,还是接地气? 市场化是“灵丹妙药”? 今天,由深圳市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深圳)国际工业设计大展正式拉开帷幕。这是高交会结束后,深圳再次主办的一次国际型大展。深圳是广东第二大会展城市,每年有104个较大规模的展会。展馆多年的饱和状态似乎难以承载会展发展的需求,深圳为此正在筹建第二会展中心。 广东会展业在全国有着巨大影响,近些年广东会展业也一直呈高速增长态势。根据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公布的《2012年中国会展业发展报告》,去年广东举办的展会场次居全国第三,展会面积、场均展会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不过,高速发展的广东会展业也面临着外来客商稳定性下降、区域竞争激烈,以及部分展会因所依托的产业式微而生存困难等诸多问题的冲击。 统筹/柯学东 文/记者 陈明、阮元元、黄庭辉、占豪剑、陈治家 1 大树底下好乘凉? 内部竞争: 重复办展现象严重 广交会是广东会展界毋庸置疑的老大,因此广东会展界素有“傍”广交会之说。顺德国际家用电器博览会、佛山陶博会、深圳工博会等知名展会都曾高调地“傍”过广交会。 2009年开始办展的深圳工博会开始时,春、秋两季的展期都与广交会同期,为了抢客,首届举办的工博会参展商不仅不需要付展位租金,主要承办单位华南城还为前1000名海外买家提供三天两晚的免费食宿,同时安排多辆免费巴士接驳皇岗口岸、罗湖火车站、香港九龙塘、湾仔、“广交会”展馆以及深圳会展中心。 佛山的展会凭借与广州毗邻的优势,一方面,借助广州展会的人气,佛山吸引到了一批国际客商,一年两届的陶博会也设在广交会期间。但另一方面,当佛山开始将触角延伸至会展业等第三方服务业上时,邻近的广州又被看作是竞争对手,佛山展会界一直在思索,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广州展会的人气。 这还只是广东会展业内部竞争的一个侧面。事实上,广东中小展会的竞争要激烈得多。例如,广东家具业重复办展现象严重。整个珠三角,有广州、东莞、深圳、顺德四个家具展,虽各有优势,但无论是通过行业力量还是行政力量都无法整合。更为极端的是,东莞甚至出现过1年举办15个服装展的局面,就连茶业展每年都有4个,并在多个镇街举办。 2 政府补贴 欲断还难断? 政府断奶: 市场化是灵丹妙药? 国内大部分品牌展会都是政府搭台,强大的行政资源是一个展会做出影响力的保证,但市场化操作模式近年成了各地追求的目标。《广东会展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就提出广东会展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 东莞国际电脑资讯产品博览会(简称“电博会”)就在近年开始尝试政府“断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东莞的电子信息业。2009年,东莞市政府曾出重金扶持电博会,以期带动产业复苏。所以2009年是有史以来财政投入最多的一届,政府补贴了约700万元,展位费也有全额补贴。2010年,政府补贴500多万元,每个展位收费1000元。2011年,政府补贴降至100万元,每个展位收费则升至3600元。 作为国内重要的陶瓷展览盛会,陶博会起初一直由中国陶瓷城和华夏陶瓷城联合承办。2006年,陶博会引入“洋管家”,由一家德国专业会展公司独立承办,此举被看作是佛山会展业告别政府依赖,向市场化运作模式转变的标志。不过,三年后“洋管家”退出,展会转而由一家本地民企承办。 据了解,虽然广东各市都把展会市场化作为改革方向,但如何真正做到完全市场化仍是难解之题。 3 好死不如赖活着? 镇区场馆常丢空: 收益还不如维护费 东莞、中山等地,专业镇非常多, “一镇一品”是其典型的经济特征,因此,每个镇街都希望借由展会形成规模效应,一度出现了镇镇办会展的现象。 不过,近年珠三角部分产业的走势影响到展会的存续,例如中山沙溪镇的休闲服装展、阜沙镇的淋浴房展已经停办多年。各个镇区建立的展览会场也导致了资源浪费。每年展会屈指可数,使不少镇区的展馆大多数时间都是丢空状态,办展收益甚至维持不了场馆的维护费。 另外,一些展会的专业程度不高,挂羊头卖狗肉的状况时有发生。记者曾经多次参加中山某个镇区的高科技装备展,展区内居然出现了售卖菜刀和电动自行车的展位。 中山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山市政府也意识到展会行业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中山的展会资源展开整合。以后中山各镇的展览中心将逐步集聚在中山博览中心、广东灯饰国际采购中心、火炬国际会展中心三个中山主要的设施较好的展览中心。据悉,目前部分镇区的展览中心都正在改造或拆除。 除了一些面临生死问题的展会外,更多的是一些展会影响力在下降,只得苦苦坚持。 4 展馆规模困境 如何破解? 大城市场馆不够用: 一个展览分居三地 去年初,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全面落成,室内外展览面积共计30万平方米,去年底,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主体工程建设完工,建筑面积达60万平方米。同时,商务部分别与上海市、天津市共同建设的大型国家会展中心项目也相继破土动工。 但在广东,除了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外,其他城市大型展馆较少。其中,作为全国第四大展会城市,深圳的展馆规模困境已持续多年。 深圳目前唯一的会展中心,建筑面积还不到30万平方米,而展览面积更是仅仅10.5万平方米。据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透露,现在的会展中心根本不能满足高交会这样顶级会展的需要。 同样的问题在佛山同样存在。“佛山最大的场馆2万平方米,而广州广交会一期展馆就有20万平方米”, 佛山会议展览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郑少明分析,同样的成本,展馆越大摊位越多,平摊的成本就越小,而佛山一直受限于场地问题,展会的成本普遍偏高。 为了解决展馆问题,佛山陶博会只能在三个地方同时举办,“参展商们来回跑3个地方很不方便,对客流影响很大。”再加上本地会展公司办展能力相对不足,在推广宣传、保护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都相对较弱,局限了本地展会影响力的扩大。 5 还要打“国际牌”吗? 定位困惑: “国际牌”逐渐受质疑 广东展会业的一大特色,就是“国际展”非常多,记者注意到,但凡是在广东有些影响的展会,几乎都要打上国际展会的名头。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珠三角经济以外向型为特色,展会打国际牌并不奇怪,即便没有多少国外客商。但金融危机后,珠三角很多企业把目光投向了内销,“国际牌”才逐渐受到了质疑。 在深圳,无论是文博会,还是高交会,如何增加外向型参会客商的数量,每年都是深圳会展业热议的课题。记者多年采访文博会与高交会,发现国外客商并不太多,但这并不影响深圳追求展会的“国际化”。 目前,深圳发展了不少依托于传统优势产业的会展,深圳各个行业协会为发起单位,以深圳本土的行业、企业参与为主。有会展专家表示:“这样虽然做得大,但不冲出地域限制,展会难以获得更大的提升。” “靠近香港也并不意味着要一味的发展"外向型"会展业。”也有专家并不认同深圳该常打“国际牌”。“深圳不少知名展会是行业协会,甚至民营企业办起来的,比如说已经做大做强的光博会、礼品展,它们可以吸引全国客商来深,也可以吸引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很接地气。而且只要具备了核心展览要素,说不定越中国、越乡土、越有特色,反而"越世界"。” (编辑发布:admin) |